中国网: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从极度濒危动物变成明星动物的过程
中国是玻尿酸出口原料大国,全世界约82%的玻尿酸产品来自中国,但国内
剧中陈文德的扮演者孙艺洲,作为主演之一亮相现场。他分享自己当初接这
端午节来临,大学校园粽叶飘香,美好祝福接“粽”而至。今年,除了传统
中国网: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从极度濒危动物变成明星动物的过程中,大熊猫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今年5月底,旅美大熊猫“丫丫”的归国在公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大熊猫的关注,尤其是对中外合作研究大熊猫的情况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要把大熊猫送到国外去?中外合作研究大熊猫产出了什么重大成果,给大熊猫保护带来了什么好处?针对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组来到位于四川都江堰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对该中心首席专家李德生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关资料图)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李德生在都江堰基地接受《中国访谈》节目专访。(韩琳 摄)
中国网:李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近旅美大熊猫“丫丫”历经波折回到国内,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先从这件事说起吧。我们知道,我国的大熊猫对外交流从1957年开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李德生:大熊猫出国分两个阶段,1957年开始到80年代初,我们中国先后以国礼的方式赠送了9个国家,涉及到23只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出国,每次到国外都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喜爱。我印象中1972年有一对大熊猫到了美国,也到了日本,去了以后,当时的一些民众说要看大熊猫,激动得不行,等了一晚上,只看一分钟,让我感觉大熊猫确实是人见人爱的。
中国网:之前是赠送,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李德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决定不再以赠送的方式让熊猫出国了,而是以国际科研合作的方式来保护大熊猫。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我们一共和19个国家23个单位开展了大熊猫的国际科研合作,如果排除掉“丫丫”(已经回国),现在应该是22个单位跟我们继续在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中国网:我们为什么要把熊猫送到国外去呢,这样对于保护大熊猫以及其他濒危动物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李德生:这件事情我还是有很多感受的。熊猫中心的大熊猫出国是1996年,当时第一对熊猫到了美国的圣地亚哥动物园。当时(我在)中美在大熊猫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大熊猫的保护其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80年代竹子开花以后,中方的专家花了很多的精力,对大熊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一些救助大熊猫的管理进行了探索,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饲养员正在给大熊猫高高喂食。(韩琳 摄)
当我们将国际合作的大门打开以后,有更多的单位参与进来,我们就感觉还有很多东西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初期我们的人到国外去参与科研合作,在大熊猫的比如说饲养繁育、营养、疾病防控,包括精液处理、内分泌这方面的一些变化。那时候客观说,我们的专家送熊猫过去,一共有十来批次,先后到了美国的圣地亚哥动物园、华盛顿动物园。我们通过科研的合作和交流,应该说感受到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包括技术方面,其实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
美国专家来中国大熊猫保护基地给中国同行做培训。(资料图)
走出去既是一种合作,很多方面也是一种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再回来,结合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我们又创新了。比如大熊猫人工繁育“三难”、疾病防控,包括后来的野化放归这些工作,大熊猫保护能够走到今天,有我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国际合作也很好地助力了大熊猫的保护。
中国网:通过您说的我们也了解到,对于国外接收大熊猫的国家来说,他们除了用作展览供参观以外,他们也会进行科研合作,对吧?
李德生:对。
中国网: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参与管理呢?
李德生:是这样的,因为这种科研合作,刚才我说了,第一种方式,我们的科研人员走出去,国外的一些科研人员也会过来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所以管理方面——确实熊猫毕竟是国宝,各个方面都很关注,我们的科研人员会定期跟对方动物园交流,而且会到动物园现场去看,检查,比如他们在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人工繁育包括科普、公众教育方面怎么做的,我们也会了解,然后也会反馈一些意见,双方形成非常良好的一种互动。
中国网:您是不是到国外去考察过这些大熊猫的情况呢?就您的了解,现在生活在国外的大熊猫近况如何?尤其我们特别关心国外的动物园是否能把这些大熊猫照顾得尽心尽意呢?
李德生:我参加大熊猫保护工作到今年快30年了,有幸的是1999年到现在,我去过的国家在我们单位算是最多的了,应该在12个国家左右。我也记不清每一个了,但是我去了很多国家的一些感受,他们的科学研究也好,他们对自然保护方面的理念也好,包括对我们去的人的生活方面的关照也好,让人感觉还是很温馨的。所以,我走出去以后,感受到的不光是熊猫的保护研究方面的工作,我也感受到很多当地老百姓对大熊猫的喜爱,我们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后来他们很多人来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看大熊猫,甚至发动身边的人捐款或者捐一些熊猫(形状)的玩偶给我们。通过这种科研加上人文的交流,我感觉到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大熊猫保护尽了一份力,他们有这一份心,也特别喜欢我们这些“熊猫人”。
李德生在美国学习给熊猫治病。(资料图)
中国网:国外的动物园在照顾大熊猫这一块做得怎么样呢?
李德生:我参与了这么多年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国外每一个动物园提出需要与(我们)进行大熊猫合作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建一个高标准的大熊猫馆。在国外,一个国家某个动物园建馆的标准,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要求和指导,但他们做得比我们要求的条件好很多。国外的熊猫享受的生活环境应该说是挺好的,一个熊猫可能有2到4个饲养员,还有一些行为观察员,还有科研人员,都围绕这两只熊猫或者它们的宝宝开展很多相关的工作。我觉得他们是尽心尽力的,他们是真心爱大熊猫的。我感觉他们那种对熊猫的爱——他们也跟我说过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熊猫不舒服了,他们也会感觉到难受,也会跟我们分享。我们经常就是:熊猫高兴了,他们分享一些图片;熊猫生病了,哪怕是晚上12点深夜2点,我们都会有一个线上开的会。特别现在线上交流比较方便了,照顾这些熊猫宝宝出生或者生病的(熊猫)我们要治疗,都可以在线上进行沟通。这种合作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很多。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李德生在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接受《中国访谈》节目专访。(韩琳 摄)
中国网:您刚才也说到了普通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有没有这样的超级粉丝后来专门来中国看大熊猫,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李德生:真有,很多。举几个例子,一个叫作Karen的,她是美国的一个大熊猫的超级粉丝,她自称是大熊猫“泰山”的奶妈。我去过美国好多次,差不多10次,都是因为熊猫去的。有一次我们去华盛顿动物园搞了一个熊猫的集体生日活动。Karen其实还不知道这个——我们设了一个环节,因为她特别喜欢“泰山”,那时候“泰山”已经回国了,2010年回国的,那是2016年我们去的,当时我们就联线了一个视频,她看到“泰山”一下就哭了。她说“那是我的儿子”。就是熊猫回国以后,“泰山”回国以后,她连续7年都来看它,带着它的粉丝团。真的,她那种——我觉得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就那么爱,而且她说,她在她的妈妈因病去世以后,她的心情是极度的不好,后来就一个偶然的机会可能看到“泰山”出生了,她就去看“泰山”,很快她就调整了心情。她也说到,有不少的癌症患者因为看了“泰山”或者是别的熊猫,给他们带来了很好的心情,还治愈了一些疾病。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人,也是老朋友了,我是1999年去美国(时认识的),也是美国的一个叫作“熊猫国际”组织(Pandas International)的负责人,她叫Suzanne Braden。这个人是真的喜欢熊猫,她是因为熊猫来到我们中心的。1999年、2001年我去美国,2011年她也来看我。她就说大熊猫保护真不容易,她说,“我会想方设法能够募集一些资金、一些善款来支持你们坚守野外的科研人员,来帮助大熊猫保护”。她一直以来(这么做),今年应该将近80岁了,依然把大熊猫放在心中,经常会联系。前天她也发个信息给我说:“我快退休了”。他都70多岁了,她说的“退休”不是我们说的(到了)退休工龄的年纪,她就觉得她年龄也比较大了(应该放下一切工作了),但她依然牵挂着大熊猫。这种人其实很多很多。
包括日本,我记得还有一个应该是叫作菊地的——他的姓吧,他把他的儿子——好像是2010年左右生了个小儿子,他就起了个名字菊地パンダ(大熊猫),姓氏是菊地,儿子的名字叫“大熊猫”,他是唯一一个名字就叫做“大熊猫”的人。像这种喜欢大熊猫的太多太多。
在都江堰基地,众多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观看大熊猫。(韩琳 摄)
我们有一个“拥抱熊猫宝宝行”,疫情前每年一次,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很多粉丝过来,就是为了来看看他(她)认养的大熊猫,或者和科研人员交流一下,提出一些好的保护意见建议,我就觉得这方面的一些支持都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网:能够感受到这些民众真的喜爱、真心关心大熊猫,而且也因此跟我们中国、跟我们中心有很多有缘份的事情,结了很多缘份。
我们知道您还获得过“蓉遇科普”2022年度科普人物称号,我们想了解您在科普方面做过哪些工作,包括整个中心在面向公众宣传大熊猫和其他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德生:我确实得过“蓉遇科普”个人奖,因为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多年,对大熊猫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了,了解太多了。我在科普方面给大中小学生做过科普性宣传讲解,我也在“长隆动物世界”——那里有一个院士专家大讲堂——我也参与了。那次他们对我做科普报告讲的特别认可,也特别跟我说“以后多讲一讲”。我就讲了一个“大熊猫的生与死”。很多人不知道大熊猫生很难,要活更难,但大熊猫的死也有很多需要科普的,需要让公众知道。因为很多人觉得熊猫国宝病了死了,是不是就是我们没照顾好?其实我们要让他知道人有生老病死,熊猫也有生病的时候,也会死去。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大熊猫在我们科研人员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下,其实它的平均年龄不断在增长。像野生大熊猫,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年龄只有十三十四岁,圈养熊猫在初期(平均寿命)不到20岁——十七八岁,但中心近5年统计大熊猫死亡的平均年龄基本上快达到28岁了。这就是因为我们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让熊猫生活得更开心,健康福利更多,它的寿命也长了。所以,我就觉得这些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
1991年9月7日出生的大熊猫白云,于1996年9月10日和雄性大熊猫石石一起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生活,又于2019年5月16日携带幼崽“小礼物”回到四川老家,现年已接近32岁,已属“高寿”熊猫。(韩琳 摄)
同时我也想让公众们清楚,老年熊猫不要期许它太像小伙子,像年轻的熊猫宝宝或青壮年的熊猫这么帅气这么活泼。人老了,猫老了,相当于精神状态、活泼的精气神是差了,甚至一天不动了,动得少了,甚至后来有一些高血压、有一些病痛。这种情况可能有些人不了解,会觉得这个熊猫是不是没被照顾好?其实我想告诉大家,对老年熊猫,我们付出的爱心会更多,去关心它们比如体检——定期体检,给它服药,我们要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创新一些治疗办法,我们是非常用心的。包括国外的这些合作单位,他们对大熊猫一定是真心的爱,一定会去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它。
每只成年大熊猫都占据一个很大的园子,这是大熊猫晔晔。(韩琳 摄)
中国网:我们其实这几天在园子里也见到一些30岁以上的大熊猫,我还听到说咱们这儿是“熊猫养老院”,是吗?
李德生:是这样的。我们选择都江堰基地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都江堰基地处于大熊猫栖息地的岷山和邛崃山系的交汇点。这个点在大成都市成都平原靠近栖息地的(地方)。我们选择这个地方,除了建栖息地、做一些科普教育之外,我们还想到了大熊猫的救助和疾病防控,放在这里有非常大的好处,不同山系的熊猫到这里来都挺方便,如果有很重的病或者疑难杂症,我们也可以找给人看病的医院及人医专家,很快可以送到都江堰或者成都这些最好的医院,让大熊猫得到最好的救治和照顾。
生活在都江堰基地的大熊猫顿顿。(韩琳 摄)
相关报道:我们来四川看“国宝”啦!听听大熊猫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变化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摄影:韩琳;主持:孙婉露;摄像/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标签: